机电工程学院教师团队赴郑州科慧科技开展暑期企业实践学习

发布日期:2025-08-05    浏览次数:

2025年8月,机电工程学院郭世成、冯浩、崔帅华等名教师组成的实践团队赴郑州科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暑期企业实践学习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深入企业一线,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推动专业课程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注入新动能。

实地探访:聚焦智能制造前沿技术

在郑州科慧科技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教师团队先后参观了企业智能制造生产车间、工业机器人应用实验室及自动化产线研发中心。作为河南省智能制造领域的标杆企业,科慧科技在自动化生产线集成、工业机器人系统开发等领域技术领先,其“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已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装配等多个行业。

参观过程中,企业技术专家详细介绍了智能产线的运作流程、设备调试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教师们通过现场观摩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AGV物流系统动态调度等场景,直观感受了智能制造技术的实际应用。郭世成老师表示:“企业生产线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远超课堂理论,这对我们优化《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设计、更新实训项目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深度交流:共谋产教融合新路径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校企双方围绕人才培养、课程改革及技术协同创新展开深入探讨。郑州科慧科技总经理刘浩阳指出:“当前制造业对技术人才的实操能力要求显著提升,企业亟需既懂理论又擅实践的复合型人才。”他提出,希望与学院共建“订单式”培养班,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教学案例,并联合开发工作手册式教材。

冯浩老师结合企业需求提出建议:“可引入‘双导师制’,由企业工程师与学院教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确保课题贴近产业痛点。”崔帅华老师则针对实训设备升级提出合作意向:“学院拟新建智能产线实训室,期待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平台,共享技术资源。”

双方最终达成多项合作共识,包括联合申报省级教改课题、共建“智能制造技术”校外实习基地,以及定期开展教师企业轮训计划。

实践赋能:推动教学与产业同频共振

此次实践活动中,教师们深度参与企业技术攻关项目。例如,郭世成老师团队协助企业优化了某型号工业机器人的轨迹规划算法,使生产效率提升;冯浩老师参与的自动化产线故障诊断系统开发,成功缩短设备停机时间。这些实践成果不仅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也为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等课程提供了鲜活的教学案例。

返校后,教师团队立即组织专题汇报会,分享实践收获。院长在总结中强调:“教师企业实践是破解‘产教两张皮’的关键举措。未来学院将常态化开展此类活动,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为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输送更多‘用得上、留得住’的技术人才。”

背景链接:产教融合的持续探索

此次活动是机电工程学院深化产教融合的系列举措之一。近年来,学院已与郑州科慧科技、重庆华数机器人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开发课程、互派技术人员等方式,构建了“校企双元育人”模式。2025年,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培训班”更以企业实践为核心环节,系统提升了教师的机电设备装调、自动化控制等核心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